“神仙難辨翡翠” ,玉石的天然屬性千差萬別,使得翡翠制品市場紛繁復雜,一些不法商家趁機以次充好,蒙騙缺乏鑒定能力的消費者,從中牟取暴利.
翡翠是玉中之王,優質者珍稀且價值不菲,極受現代人歡迎.正由于利益的驅使,某些不良商家趁機將一些廉價或者仿玉混入其中,瞞天過海,牟取暴利.因此,如何鑒定翡翠,如何區別相似的玉石,是消費者必須了解的關鍵問題.
所謂仿玉,就是利用成份不同于翡翠的寶石礦物來代替翡翠.在一些玉礦礦區也產某些像是玉的巖石,與玉相似,但是礦物成份有所不同.因為翡翠稀少,硬度高,且顏色漂亮,所以價格比起其他礦物高出許多.玉的仿冒品,通常在名字前面冠上形容詞,如“南非玉”、“臺灣玉”等.現就市面上常見的幾種仿玉作簡單列舉.
水沫子
原產于中緬一帶,是翡翠礦脈伴生的玉石,主要礦物成分為鈉長石,其次有少量的輝石礦物和角閃石類礦物.水沫子是一種水頭很好,呈透明或半透明的“冰種”玉石,顏色總體為白色或灰白色,具有較少的白斑和色帶,分布不均勻,帶有色調偏藍的稱為“水地飄藍花”,常被加工成手鐲、吊墜和雕件在臺灣市場上出售,肉眼幾乎難以辯認.
岫玉
產自遼寧岫巖縣,主要由蛇紋石組成,透明度較好,硬度低,通常有黃、黃綠、墨綠色等,具有明顯的油脂光澤或蠟狀光.然而,岫玉在被擦拭保潔過程中容易被磨損,使本來不強的光澤漸變暗淡,遠不如翡翠玉器那樣越擦越閃亮.大量的優質岫玉主要用于雕成各種山水盆景,人物、動物和茶具、酒具等工藝品,在國內外都很暢銷.另外,接近透明的優質岫玉還廣泛用于制作手鐲、項鏈珠、各種小掛件(觀音、胖佛及玉元寶等)等,在低層次的消費者中有一定的市場.
馬來西亞玉
簡稱“馬來玉”,也有“馬來翡翠”、“南洋玉”、“韓玉”的別稱,是一種經人工染色的石英巖,它的硬度和斷面形狀都與翡翠很相似,只是密度低.在云緬邊界常常有人當翡翠來高價出售.其實馬來西亞玉在顏色上、色形分布和質地特征上都與翡翠不同,它的顏色發艷、偏藍,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,但普通消費者仍然容易混淆,從而使其有一定的市場.
澳洲玉
是一種含鎳的綠色石英,成份是二氧化硅,學名叫綠玉髓,因產地主要在澳大利亞而得名.與翡翠相比,它的綠色偏黃(嫩綠),有飄浮感,且比重較小,也比較脆.它的顏色均勻,大多呈蘋果綠色,最常見的是做成戒面或珠鏈,是最常用來冒充翡翠的寶石.
東陵石
又叫“印度玉”,綠色的東陵石曾被稱為“印度翡翠”,化學成分也主要是二氧化硅,屬石英巖.綠色東陵石底色油綠(不正),上面有光亮的小點,密度低于翡翠,其價格不及優質翡翠的百分之一.
烏蘭翠
我國在80年代剛發現時幾乎將其誤認做翡翠.它是石榴石、透輝石等礦物的集合體,硬度和密度都與翡翠相似,但外觀上很粗糙,拋光性差,成品上可以看到細小的麻坑和蜘蛛紋,遠不如翡翠質地細膩瑩透,相撞時發出的聲音低沉,不如翡翠制品的清脆.
翡翠投資是一門高深學問,千萬不能閉門造車.建議珠寶愛好者、消費者多逛珠寶展或翡翠市場,有機會的話多參加一些拍賣會或拍賣會預展.買翡翠也是一種緣分,多把自己的翡翠拿與同行分享,既能讓自己進步,也增加了生活的樂趣.出手買翡翠前,必須做足功課,才不至于需要“花錢買經驗”,才能成為人人稱羨的翡翠投資專家.